铍与HR-1不锈钢(00Cr17Ni14Mo2)间的连接,具有强烈的应用背景和现实意义。金属铍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热高、导热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核能、航空和航天等工业。
熔化焊、钎焊、扩散焊及胶接等是可以实现其连接的方法。胶接存在本身强度低、易老化、不耐高温等缺点,其工程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铍的熔化焊由于热影响区对热特别敏感及焊接裂纹等而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铍与HR-1不锈钢的扩散焊和钎焊及其焊接界面特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焊接方法能实现二者有效连接。
一方面用扩散焊和钎焊的方法连接铍与HR-1不锈钢,着重研究焊接区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探索克服和减少脆性中间相形成,提高连接性能的工艺。另一方面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铍与HR-1不锈钢扩散焊区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对合理制定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对铍与HR-1不锈钢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时间和采用不同过渡层材料扩散焊后,分别采用成分、组织和性能分析手段,把焊接界面区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对连接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用拉伸试验考核接头结合强度;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拉伸断口的形貌;抛光后样品,用显微力学探针测试扩散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用俄歇谱仪(AES)分析扩散区的成分,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扩散区的的中间相;蚀刻后的样品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焊接区的组织。 在本文所研究的750~1050℃温度范围内,Be与HR-1不锈钢的扩散都存在快速扩散通道;铍与HR-1不锈钢扩散焊时,原子首先在晶界聚集,生成中间相,再沿晶界或者中间相扩散,最后是中间相种类的增加与长大。800~950℃温度间扩散焊的Be/HR-1焊接区存在大量的脆性中间相;750℃和1050℃温度下形成的中间相的种类和量相对较少,焊接区的性能也比较好。铍与HR-1不锈钢的扩散焊和其他大多数材料的扩散焊不一样,它并不体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材料塑性愈好,扩散过程愈快,焊接强度也愈高的特点;也不体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时间愈长,焊接强度也愈高的特点;而表现为与温度、时间、压力等许多因素相关。 从铍向HR-1不锈钢过渡,生成的中间相有Be11Fe、Be5Fe、Be2Fe、Be12Cr、Be12Ni5、Be12Mo等,这些中间相在扩散区的中心含量最高,离开一定距离后逐渐减少直到消失。 铰/HR一1不锈钢扩散焊和钎焊及其界面特性研究 BeO在扩散区的中心含量很高,这是因为Be中不仅本身含有Beo,而且在扩散焊原始 界面还存在一定的BeO。在超高真空下的研究表明,被及其与HR一1不锈钢扩散焊形成的 含被焊缝对残余气氛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伴随着明显的氧化。焊接区中的这些中间相 脆性很大,研磨后留下了不连续的空洞和微裂纹,导致结合强度下降。相间体积变化还 会产生内应力,导致弹性模量跃变,造成应力集中、应力腐蚀和开裂。 降低被与HR一1不锈钢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铁和不锈钢合金元素在被晶界和结合 界面上的偏聚而形成脆性中间相。控制扩散焊温度、压力和时间可降低元素偏聚,减少 脆性中间相的形成,提高连接强度。而加入金属薄层作过渡层则是提高扩散焊质量的最 有效途径。 本文选择与被、HR一1不锈钢相容性好的Ag、Al、cu、c侧Ni、Ag/AI等材料,采用 磁控溅射离子镀膜方法在被和HR~1不锈钢表面镀膜,既保证了待连接表面的清洁, 消除了因铰表面氧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起到了降低焊接应力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Ag、Al、Cu、C侧Ni、Ag/AI等材料中,Ag是Be与HR一1不锈钢扩散焊很好的单一 过渡材料,C侧Ni是很好的双层过渡材料,采用这两种中间层的焊接后的抗拉强度分别 达到64Mpa和49Mpa;cu,Al及AFAg可以作为被与HR~1不锈钢扩散焊的中间层材 料。 热等静压扩散焊和热压扩散焊相比,在连接Be与HR一l不锈钢时,热等静压更 适宜于复杂结构的连接;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压力条件下时,热等静压扩散焊时焊 接基材仍然只是产生表面屈服,而热压扩散焊时焊接基材会产生整体塑性变形,从而可以导致扩散显著加快和工件尺寸改变,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