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因素
1.1电流大小
1.焊接电流种类及大小 一般根据工件材料选择电流种类,焊接电流大小是决定焊缝熔深的最主要参数,它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厚度、接头形式、焊接位置,有时还考虑焊工技术水平 ( 钨极氩弧时 ) 等因素选择。
2.电流大小:电流升高熔深明显变大(正比),熔宽几乎不变,余高变大,
H=KmL
1.2气体流量
1.包括气体流量的大小和气体的纯度---------------------------喷嘴直径
2.起到保护的作用,高温隔绝空气,稳定电弧。
3.流量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影响,应该选择一个合适值。
1.3电弧电压
1.由电弧长度决定(即焊条焊芯端部与熔池之间的距离)。电弧长,电弧电压高,电弧燃烧不稳定;熔深减小,飞溅增加,且保护不良,易产生焊接缺陷;电弧短,电弧电压低。操作时采用短电弧,一般要求电弧长度不超过焊条直径
2.钨极伸出长度相对喷嘴应尽可能短
3.喷嘴与工件的距离距离越大,气体保护效果越差,但距离太近会影响焊工视线,且容易使钨极与熔池接触而短路,产生夹钨,一般喷嘴端部与工件的距离在 8 ~ 14mm 之间
4.电压变大,焊缝高度显著增加,熔深和余高略有减少
5. 在许多的全自动钨极氩弧焊接应用中,使用的电弧长度约等于3/2倍的电极棒直径,但可依特定的应用而变化,也可依焊工所喜用的选择而定,然而,电弧长度越长,扩散到周围大气中的热量越高,而且,长的电弧通常会妨碍(至某一程度)焊接的稳定进行,有一例外是在管路中之“插承接头”,以官轴在垂直位置的焊接中,长的电弧可比短的电弧产生较平滑外形的填角焊接。
1.4钨针头部形状
钨针的头部形状和电流的种类有关,一般施焊前钨电极尖端之正确加工形狀如下:<>
1.5焊条直径和工件厚度
焊件厚度(mm) 2 3 4~5 6~12 >12
焊条直径(mm) 2 3.2 3.2~4 4~5 5-6<>
1.6焊棒角度和钨针角度
15/75
1.7走速<>
1.8工件材料
目前我们焊接的工件材料就两种
SKD61 中碳钢 焊接性较差
NAK80 低碳钢 焊接性良好
1.9焊棒材料
由工件材料来选择:SKD61 碳钢
NAK80 NAK-W----焊后HRC40左右<>
1.10焊道焊口形状、尺寸
1.11操作技术
1.采用后退法焊接
2.焊接前清洗工件
3.注意环境空气流量
4.焊条和电极注意保护,小心勿氧化。
1.12电流种类
1.直流正极------适合焊接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
①焊件为正极,经受电子轰击时放出的全部能量转变成热能,焊接熔池深而窄,有利于金属的连接,焊接内应力和变形都小,焊接生产率高。
②钨极不易过热,使用寿命长,许用电流值大。
③钨极发射电子能力强,电弧稳定。
④没有阴极破碎作用,因而不能焊接铝、镁及其合金,但广泛用于碳钢、低合金钢、不 锈钢、镍基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等的焊接。
2.直流反极------适合焊接镁铝合金等活泼金属
产生两种极重要的物理现象,即“阴极破碎作用和钨极过热问题”。
3.交流 ------适合焊接铝、镁、铍铜合金等
二、实验计划
采用田口式直交法实验
1.控制因子
因子符号 说明 选定的实验基准值
A 电流
B 气体流量 5L/min
C 电弧电压 3mm
D 熔深
E 熔宽
F 焊棒直径和工件厚度 表1.5
2.因子变动水准
因子 说明 Level 1 Level 2 Level 3
A 电流
B 气体流量
C 电弧电压
D 熔深
E 熔宽
F 焊棒直径和工件厚度
|